檳榔Areca catechu L.
檳榔是單子葉植物綱、初生目、棕櫚科、檳榔屬常綠喬木,莖直立,喬木狀,高10多米,最高可達30米,有明顯的環狀葉痕,雌雄同株,花序多分枝,子房長圓形,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,種子卵形,花果期3-4月。 檳榔原產于馬來西亞,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、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。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。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,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,但其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...
檳榔的介紹
- 檳榔是單子葉植物綱、初生目、棕櫚科、檳榔屬常綠喬木,莖直立,喬木狀,高10多米,最高可達30米,有明顯的環狀葉痕,雌雄同株,花序多分枝,子房長圓形,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,種子卵形,花果期3-4月。
檳榔原產于馬來西亞,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、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。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。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,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,但其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1類致癌物。
檳榔的形態特征
- 莖直立,喬木狀,高10多米,最高可達30米,有明顯的環狀葉痕。葉簇生于莖頂,長1.3-2米,羽片多數,兩面無毛,狹長披針形,長30-60厘米,寬2.5-4厘米,上部的羽片合生,頂端有不規則齒裂。
雌雄同株,花序多分枝,花序軸粗壯壓扁,分枝曲折,長25-30厘米,上部纖細,著生1列或,2列的雄花,而雌花單生于分枝的基部;雄花小,無梗,通常單生,很少成對著生,萼片卵形,長不到1毫米,花瓣長圓形,長4-6毫米,雄蕊6枚,花絲短,退化雌蕊3枚,線形;雌花較大,萼片卵形,花瓣近圓形,長1.2-1.5厘米,退化雄蕊6枚,合生;子房長圓形。
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,長3-5厘米,橙黃色,中果皮厚,纖維質。種子卵形,基部截平,胚乳嚼爛狀,胚基生?;ü?-4月。
檳榔的生態習性
- 檳榔屬溫濕熱型陽性植物,喜高溫、雨量充沛濕潤的氣候環境。常見散生于低山谷底、嶺腳、坡麓和平原溪邊熱帶季雨林次生林間,也有成片生長于富含腐殖質的溝谷,山坎、疏林內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質壤土荒山曠野。
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8°之間,最適氣溫在10-36℃,最低溫度不低于10℃、最高溫度不高于40℃,海拔0-1000米,年降雨量1700-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生長良好。
檳榔的分布區域
-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,檳榔主要分布在東南亞、亞洲熱帶地區、東非及歐洲部分區域,太平洋地區主要分布在巴布亞新幾內亞、所羅門群島、斐濟、瓦努阿圖以及密克羅尼西亞,零星分布在皮納佩島、美屬馬里亞納群島和馬紹爾群島,夏威夷群島檳榔種植僅用作觀賞。
檳榔的品種分類
- 世界已知的檳榔品種有36種,不同地區人們對這些栽培種有不同的分類方法,如海南農民根據花序和結果情況將檳榔分為長蒂種與短蒂種,不同品種的檳榔產量、生物堿種類和含量、藥用價值及生物生態學特征都有較大差異 。
檳榔的繁殖方式
- 選種
一般采用海南本地種,果型以橢圓形、長卵形為佳,嚴禁從檳榔黃化疫苗區選種或購進種苗。選樹齡20年左右的海南本地種作為留種樹,且生長健壯、莖干粗壯一致、節間均勻且短、葉片8片以上且青綠、葉梢下垂、每年4蓬以上果穗、年結果多而穩定。果穗宜選擇5-6月間充分成熟、結果大且多、果大小均勻的第2、3穗。
育苗
種子處理:由于檳榔種子有1個后熟期,采收后應將檳榔種子攤曬5-7天,果皮略干,使其完全成熟后再進行催芽。用編織袋將曬好的檳榔種子裝入編織袋中,放在陰涼處,每天早上或晚上澆水1次,連續15-20天,待果皮松軟,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接著催芽。
催芽:選擇蔭蔽地,作寬130厘米、高10厘米的苗床,床底鋪1層河沙。將清洗好的檳榔果實果蒂向上,按3厘米行距排好,表面蓋5厘米的土層,再蓋上稻草等保濕物,每天澆水1次。25-30天后檳榔種子開始萌芽,此時剝開果蒂,發現白色生長點即可育苗。
育苗:用高20厘米、寬15厘米的營養袋裝入3/5細塘泥或營養土(表土、火燒土、土雜肥按6:2:2混合),然后放進萌芽的檳榔種子,芽點向上,再用細塘泥或營養土將營養袋裝滿,后在營養袋頂端蓋草。用水淋全濕為止。
檳榔的栽培技術
- 園地
檳榔屬熱帶雨林作物,對土壤要求并不嚴格,海南省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山地、邊角地、低濕地均可種植。山地備地要在雨季前砍山、除草,在坡度超過15°的山地,要沿等高線挖1.5米向內傾斜15°左右的環山行。平地備地要干凈除草,預留防護林地,盡量創造適合檳榔生長的環境條件。低濕地備地先要起畦,再挖溝排水。
定植
選苗:經過1-2年的培養。選生長5-6片濃綠葉片、高60-100厘米的健壯苗定植。
定植要求:一般于春季3-4月、秋季8-9月定植,以8-9月雨季定植最佳。行距2.5-3.0米.株距2.0-2.5米,定植1500-1650株/公頃。
定植方法:種植前開挖種植穴,山地沿等高線環山行內邊挖80厘米x80厘米x45厘米穴;平地開挖穴的規格是上口60厘米、下口50厘米、深40厘米;低濕地開挖穴應在畦上,不宜太深,12厘米即可。開挖穴時應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;回土時先回表土,再用過磷酸鈣或農家肥混均勻后回入穴中。營養袋育苗移栽前應將營養袋除去,種苗后淋足定根水,并蓋根圈草。
管護
除草培土:檳榔植株成活后,要及時把灌木砍除,留下一年生的革命菜等葉生雜草覆蓋地面,保持土濕潤,有利于檳榔生長。一般每年除草2-3次、培土3-4次,促進根系的生長。
間種:為抑制雜草的生長,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,可在檳榔園地中種植綠肥或豆科作物,改善檳榔生長環境。
施肥:幼齡樹,幼齡檳榔為營養生長階段,其生長主要是建造根、莖、葉的營養生長,需要氮素較多,施肥應以氮肥為主。一般每年施3次,每次施農家肥或塘泥5-10kg/株、磷肥0.2-0.3kg/株,施肥前先在檳榔樹冠兩邊開深30厘米溝,然后深施,回土。隨著植株的成長,年施肥總量逐年增長,施氮磷鉀復合肥0.5-0.6kg/株,果實收獲前1年應加大氯化鉀的用量。每次施0.2kg/株。
成齡樹,成齡樹檳榔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,對鉀素的需求較多,故成齡樹應以增施鉀肥、磷肥為主,氮肥為輔。一般每年施3次。第1次為花前肥,在2月開花前施下,施農家肥或塘泥15kg/株、氯化鉀0.15kg/株;第2次為青果肥,此期葉片生長旺盛,果實迅速膨大,需要較多氮素,施農家肥10-15kg/株、尿素0.2kg/株、氯化鉀0.2kg/株,或施氮磷鉀復合肥0.3kg/株;第3次為冬肥,以施鉀肥為主,在11月施農家肥15kg/株、磷肥0.5-1.0/株、氯化鉀0.2kg/株。
檳榔的病害防治
- 檳榔樹易發生的病害有葉斑病、葉枯病、炭疽病、疫病、果穗枯萎病、葉細菌性條斑病、芽腐病、黃化病等。蟲害主要有紅脈穗螟、葉蟬、蚜蟲、粉虱,蚧殼蟲、紅蜘蛛、椰心葉甲等。檳榔病蟲害防治應以綜合防治為主,即在治病的同時兼治蟲害,在殺蟲的同時兼治各種病害,同時,要及時清園,方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蚧殼蟲、葉蟬、蚜蟲、紅蜘蛛等蟲害,同時并發煙煤病、炭疽病等,可用20%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g+70%甲基托布津20g+200萬IU農用鏈霉素3g對水15kg噴霧,7-10天噴1次。
紅脈穗螟咬食心葉及花、花苞、果實,同時并發果穗枯萎病,造成落花落果,可用銳勁特12毫升+30%愛苗5毫升對水15kg噴霧于心葉、花、花苞、果實等部位,濕透為好。
椰心葉甲蟲咬檳榔心,在不影響生長點的情況下,用利刀自下向上斜45°砍除心葉,然后用布包20g敵百蟲放在生長點上,滴注殺蟲。
疫病、炭疽病同時有粉虱、蚜蟲等,可選用30%愛苗10毫升+72%克露可濕性粉劑20g+200萬IU農用鏈霉素3g+10%吡蟲啉10g對水15kg噴于葉片及樹干。
葉斑病、細菌性條斑病、葉枯病并發,同時有蚜蟲、蚧殼蟲、粉虱危害時,可用30%愛苗5g+20%葉青雙20g+10%吡蟲啉20g對水15kg噴霧于葉片,以濕透為宜,間隔10天噴1次。
若發生生理性黃化,如葉斑病、炭疽病、細菌性條斑病,或天氣干旱、缺水缺肥等造成的黃葉,或已經染病的植株,尚無有效的防治方法,可用根腐硝30g+枯黃超能肽30g對水20kg灌根,促進根系生長,后培塘泥或火燒土,逐步恢復長勢。
檳榔的作用用途
- 營養價值
檳榔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,檳榔原果的主要成分為31.1%的酚類、18.7%的多糖、14.0%的脂肪、10.8%的粗纖維、9.9%的水分、3.0%的灰分和0.5%的生物堿。
檳榔還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,其中11種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。檳榔種子含總生物堿0.3%-0.6%,主要為檳榔堿,并含有少量檳榔次堿、去甲基檳榔堿、異去甲基檳榔次堿、檳榔副堿及高檳榔堿等,均與鞣酸集合存在。還有鞣質、脂肪、甘露醇、半乳糖、蔗糖、兒茶精、表二茶精、無色花青素、檳榔紅色素、皂苷及多種原矢車菊素的二聚體、三聚體、四聚體等。
所含脂肪酸的組成為:月桂酸19.5%、肉豆蔻酸46.2%、棕櫚酸12.7%硬脂酸1.6%、油酸6.2%、亞油酸5.4%、十二碳酸0.3%、十四碳烯酸7.2%,又含氨基酸。其中脯氨酸占15%以上。
藥用價值
據藥監部門透露,我國有225個藥品含有檳榔。統醫學認為,檳榔具有“殺蟲,破積,降氣行滯,行水化濕”的功效,曾被用來治療絳蟲、鉤蟲、蛔蟲、繞蟲、姜片蟲等寄生蟲感染。
由檳榔與烏藥、人參、沉香組成的四磨湯主治“七情氣逆,上氣喘急,妨悶不食”,民間有在嬰兒出生一周后服用四磨湯的傳統,據說有利于孩子腸胃,以后不鬧肚子。
經濟價值
檳榔經濟價值高,每公頃可種植1500-2000株左右。中國檳榔品種產量高,單株產量可達30kg左右,經濟價值高。中國海南、臺灣、湖南等地群眾自古就有消費檳榔的習慣,是主要的咀嚼食品。僅加工產值就達35億元,提供就業崗位20萬個.市場潛力大,隨著科學技術的注入,深加工產品種類豐富,消費市場逐漸擴大,市場前景更好。
檳榔的文化背景
植物文化
漢武帝兵征南越,以檳榔解軍中瘴癘,功成后建扶荔宮于西安,廣種南木,檳榔入列。事在《史記》、《三輔黃圖》和今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載。
南北朝的時候,干陀利國(今蘇門答臘島)進貢檳榔,朝廷轉賜大臣,朝臣答謝的詩詞多錄于《梁史》。
南唐后主李煜寫他的大周后,有“爛嚼紅茸,笑向檀郎唾”的詞句,檳榔、美人、情郎,歷歷如畫在目。
乾隆好檳榔,有兩個用來裝檳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長壽的乾隆一生摯愛。兩物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嘉慶在折子上御批:“朕常服食檳榔,汝可隨時具進”、“惟檳榔一項,朕時常服用,每次隨貢呈進,毋誤”。兩折今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。
現代研究
醫學界長期以來懷疑經常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潰瘍、牙齦退變、黏膜下纖維化,進而導致口腔癌變,醫學研究發現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.4-9.9倍,檳榔果中的檳榔素和檳榔堿具有潛在的致癌性,檳榔的花、藤都含有致癌物質,美國和日本曾用檳榔提取物進行實驗,發現會導致鼠類癌變。
2011年《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》發表研究稱,在流行嚼檳榔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中,口腔癌的發病率名列前茅。世界上檳榔消耗最大的國家是印度,該國的口腔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位。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亞新幾內亞,該國接近60%的居民咀嚼檳榔。中國臺灣地區也是咀嚼檳榔成風,每10萬男性居民中就有27.4例口腔癌患者。醫學界已發現檳榔與咽癌、喉癌、食道癌等有明顯相關。
檳榔危害:
⒈對牙齒本身不好:長期嚼檳榔,對牙齒磨耗嚴重。
⒉對牙周不好:檳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,容易形成牙結石,不僅影響美觀,而且影響牙周健康。檳榔纖維粗硬,還可能會刺傷牙齦或堵塞牙縫,造成牙齦的壓迫而發炎。
⒊對口腔黏膜不好:輕則可能引起粘膜病變,重則演變為口腔癌。
⒋對顳下頜關節不好:長期咀嚼會加大顳下頜關節負重,引起關節彈響,疼痛等癥狀。嚴重時還可導致關節盤穿孔。
⒌對消化系統的影響:檳榔部分成分會損害味覺神經與唾液分泌,影響消化功能。此外,檳榔渣也刺激胃壁,嚴重可導致胃粘膜發炎甚至穿孔。
以上是花卉網(護花網www.creeksideinstallations.com)為你提供的有關“檳榔”的花卉數據,包括檳榔的形態特征、檳榔的生態習性、檳榔的分布區域、檳榔的品種分類、檳榔的繁殖方式、檳榔的栽培技術、檳榔的病害防治、檳榔的作用用途、檳榔的文化背景、檳榔的介紹,你還可以查看花卉網更多 花卉 信息